学云计算需要什么学历(云计算是什么)
很多朋友对于学云计算需要什么学历和云计算是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云计算,李开复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钱庄。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不过兑现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发展到银行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或者国外的渠道。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x0d\x0a云计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取代个人电脑的全部功能,这就叫把个人电脑放到网络里。云计算将最终让你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任何与电脑相关的事,还不用随身带着笔记本或者U盘,因为你需要的所有数据、软件都在云中,在你的网络账户里。\x0d\x0a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x0d\x0a云计算是一种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获得应用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这种特性经常被比喻为像水电一样使用硬件资源,按需购买和使用。(更多云计算信息可参考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云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云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的蓝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
云计算的应用包含这样的一种思想,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
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发现了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到底什么是云,什么不是云,让人很费解。有人讲公有云是云,私有云不是云;还有人说支持虚拟化叫云,不支持虚拟化不叫云,但是Google不支持虚拟化,而我们都认为Google是云;还有人讲有1000台服务器是云,好像999台就不是云。现在有个别高性能计算中心,什么都没变,就是名字改成叫云计算中心啦。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打着云计算的旗号呢?要么赚眼球,要么圈钱,各有各的目的。
作为公众,需要鉴别哪些是真云,哪些是假云。为此,刘鹏教授提出判断是不是云计算的三条参考标准,供大家参考[4]:
用户所需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来自网络
这是云计算的根本理念所在,即通过网络提供用户所需的计算力、存储空间、软件功能和信息服务等。
服务能力具有分钟级或秒级的伸缩能力
如果资源节点服务能力不够,但是网络流量上来,这时候需要平台在一分钟几分钟之内,自动地动态增加服务节点的数量,从100个节点扩展到150个节点。能够称之为云计算,就需要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网络的尖峰流量,哪怕是突然出现了“贾君鹏”这样的热点。过了一阵子,流量下来了,服务节点的数量在随着流量的减少而减少。现在有的传统IDC自称也能提供伸缩能力,但需要多个小时之后才能提供给用户。问题是网络流量是不可预期的,不可能等那么久。
具有较之传统模式5倍以上的性能价格比优势
看了上面一条,有些人在想,没关系,多配一些机器,流量再大也应付得了。但这不是云计算的理念。我们还有个性能价格比指标。云计算之所以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就是因为它将数量庞大的廉价计算机放进资源池中,用软件容错来降低硬件成本,通过将云计算设施部署在寒冷和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节省电力成本,通过规模化的共享使用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外代表性云计算平台提供商达到了惊人的10-40倍的性能价格比提升。国内由于技术、规模和统一电价等问题,暂时难以达到同等的性能价格比,我们暂时将这个指标定为5倍。拥有256个节点的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云计算平台已经达到了5到7倍的性能价格比提升,其性能价格比随着规模和利用率的提升还有提升空间。
这三条标准相当于三张滤网,可以一层层地滤掉那些不属于云计算范畴的东西。让我们来试试灵不灵——来看看下面这些是不是云计算:
PC系统:第一关过不了,因用户所需的资源都在客户端,所以不属于云计算范畴;
iPhone应用软件:如果下载到iPhone上就能独立运行,与外界只是通信关系,则过不了第一关;如果是依托于网络平台运行,计算和数据资源来自网络,iPhone端只是个访问界面,则有可能进入云计算范畴;
Web网站:过得了第一关。但如果还过得了可伸缩性这一关,会很难过性能价格比这一关;
上网本:能过第一关,但它本身只是个终端,如果只是用于上网,则在传统范畴,如果用于与云计算设施交互,只可划入云计算范畴。
广告联盟:难过第二关。将不同网站的广告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广告联盟。发布一个广告,可以出现在众多的网站上。不过,由于公众对广告的点击率不高,广告联盟不需要有大多的可伸缩性,也不容易做到——因为参与者都是众多的小网站;
超级计算中心:如果规模够大,勉强能过第二关,但性价比不好,过不了第三关。超级计算机都是很昂贵的,在性价比上没有优势。我们认为不是云;
在线Office:规模化运作后容易达到云计算的要求。例如,今天大家看到的百汇Office,还有Google的DOCS也是。
在线CRM:规模化运作后容易达到云计算的要求。提供给用户一个月使用成本是几十块钱,这个远远优于我们使用传统模式,是云;
IaaS:像亚马逊租用机器的服务,所以这种性价比也非常好,租用一个虚拟机1小时只要0.1美元,也是云。
Paas:如微软的Azure,可免费提供25GB的存储空间,必定有非常好的性价比,也是云。
云安全:规模化运作后容易达到云计算的要求。比如360安全卫士,提供给用户完全免费的服务,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有很高的性价比。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指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即把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它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很多因素推动了对这类环境的需求,其中包括连接设备、实时数据流、SOA的采用以及搜索、开放协作、社会网络和移动商务等这样的Web 2.0应用的急剧增长。另外,数字元器件性能的提升也使IT环境的规模大幅度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一个由统一的云进行管理的需求。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云计算的蓝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云计算的应用包含这样的一种思想,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 1、狭义云计算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 2、广义云计算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有人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总的来说,云计算可以算作是网格计算的一个商业演化版。早在2002年,我国刘鹏就针对传统网格计算思路存在不实用问题,提出计算池的概念:“把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用专门设计的中间件软件有机地粘合在一起,以Web界面接受各地科学工作者提出的计算请求,并将之分配到合适的结点上运行。计算池能大大提高资源的服务质量和利用率,同时避免跨结点划分应用程序所带来的低效性和复杂性,能够在目前条件下达到实用化要求。”如果将文中的“高性能计算机”换成“服务器集群”,将“科学工作者”换成“商业用户”,就与当前的云计算非常接近了。云计算是个2007年第4季度才兴起的新名词。对它的定义和内涵众说纷纭,我们至少可以在网上找到100种说法,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本文试图综合各家说法的优点,提出云计算定义和特点与大家商榷。对这个定义的要求:能够用最精炼的语言描述,抓住云计算的本质,覆盖当今流行的典型云计算解决方案(包括Google云计算、Amazon云计算、Salesforce云计算、云安全等),但又能区别其它相关概念(如网格计算、并行计算等)。
定义: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有人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早在2002年,刘鹏就针对传统网格计算思路存在不实用问题,提出计算池的概念:“它把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用专门设计的中间件软件有机地粘合在一起,以Web界面接受各地科学工作者提出的计算请求,并将之分配到合适的结点上运行。计算池能大大提高资源的服务质量和利用率,同时避免跨结点划分应用程序所带来的低效性和复杂性,能够在目前条件下达到实用化要求。”如果将文中的“高性能计算机”换成“服务器集群”,将“科学工作者”换成“商业用户”,就与当前的云计算非常接近了。